新聞報導
傳教:我所學到的事
鄭同 我於2006至2008年間在加拿大蒙特婁傳教,服務對象以講國語的華裔移民為主。如今回想,我要將我的婚姻、家庭、事業、與各種機會都歸功於當初去傳教的決定。傳教帶給我的學習並非三言兩語所能概括,但我盡量將之濃縮為底下數點:說來似乎矛盾,但我學到一個人所能成就的可以是多麼的大,同時也學到一個人必須多麼清楚自己的軟弱。傳教時,一個人成為主手中的器皿 ,確確實實的成為祂的工具,讓祂藉此工具有所作為,去造福需要的人。傳道服務是一個磨亮與精雕細琢的過程,將你轉變成有能力的個人及領袖;同時,不論你何等聰慧,如何善引經文,如何長於教導,假若缺乏神的指引與幫助,你仍然一無所成。這對我曾經是,也仍然是必須費力才能學到的教訓 ,當你真正誠實信靠神時,正是你最有力的時候。傳教的責任與機會,並不因完成兩年全時間傳教任務而告結束。主在你傳教期間幫你培養出的技能與見證並不是你個人的收藏而已 , 而是要你在返鄉後,更加慷慨的用來做祂的事工。 在蒙特婁傳教期間,我曾於十六個月中服務於一個很小而且資源貧乏的中文分會,當時分會中的長定組會長團只有會長和傳教士而已 (比起來,台灣的教會狀況好多了)。我目前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再度服務於一個很小而且資源貧乏的中文分會。我在傳教期間所學到的特別功課,尤其是幾乎走不下去時所培養出的靈機應變的能力,對我目前的處境 (有限中必須有效的服務弟兄姊妹),剛好產生關鍵性的助力。最終,我在傳教期間得到最有價值的是強而有力的見證,見證本教會確實是神在地面上的教會,而耶穌基督的福音是最好,最真實的,而且是能夠帶領人們成為更像天父的唯一途徑。這見證將伴隨我度過餘生及永生。 |
家譜事工幫助我找回對父親的愛
張沛沛 父親原籍江蘇省沛縣,是張家莊地主的三少爺,家中共有兄妹五人。民國38年,當時父親17歲,在杭州讀中學,因家鄉淪陷回不了家,與同學跟著部隊逃至金門,打過823砲戰,32歲媒妁之言娶了20歲的母親,兩個孤兒結成連理,生下我們四個兄弟姊妹,生活雖然清苦,但父母盡力讓我們吃的飽穿的暖。 父親手巧,畫國畫,編中國結,廚藝也很好。母親原本不會煮菜,她的廚藝都是跟著父親學的。每年臘月父親會醃製許多美味的臘肉,臘肉炒蒜苗辣椒是我們家最最難忘最好吃的一道食物。聞著臘肉的香味就知道新年即將到來,一年一次穿新衣拿壓歲錢是我們四個小孩最盼望的事,每年吃完年夜飯我們必須輪流跟父母親跪拜磕頭說吉祥話拿紅包,緊接著看著父親點燃鞭炮,這是一年中最歡樂的日子 。 父親還有一道美食:辣椒炒雞蛋小魚乾,非常辣也非常下飯,我常常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吃了三碗飯 ,父親無奈的看著我說:這麼辣就別吃了唄,我哭著說人家喜歡吃嘛!還記得父親有一回心血來潮做一道非常費工的炸肉丸子 ,我們四個小孩非常開心且好奇地在旁邊觀看等候,每炸好一個肉丸子就等不及往嘴裡送,父親一直叮嚀等會兒再吃,還燙著呢!肉丸子炸完我們也吃飽了,餐桌上媽媽辛苦煮的菜也吃不下了。 小時候偶而聽母親說,父親常在我們睡著時思念著大陸的家人偷偷哭泣。17歲那年,父親聽從父母之命娶了第一個妻子,之後回杭州學校念書,戰爭前家人來信說妻子懷孕了,隔了40年才見到未曾謀面的大女兒,聽妹妹說大姐與父親長得極為相像。大陸淪陷後大媽再嫁,可惜他在父親返鄉前幾天過世,沒能見上最後一面。 許多美好的事在我讀國中後漸漸消逝,自從母親生病無心理家,家中美好的光景已不復存在。跟父親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與父親許多美好的記憶已漸漸淡忘,關於大陸家鄉的往事也知道的不多,一直不知該如何將這些片段的往事串聯起來。 直至兩個星期前決定開始寫父親的故事時,我跟天父祈禱希望能有聖靈指引我想起父親更多的點點滴滴,沒想到一下筆思緒變得清晰,那些片段的往事很容易就連結起來,還想起父親為我們做的那些美食,過年的歡樂氣氛。 當我突然想起父親在半夜想著大陸親人哭泣時,我才體會父親在台灣40年的思鄉之苦,我一邊寫,眼淚也不停的流下來,有好多年的時間,我一直不諒解父親沒有好好照顧原本幸福的家,他的心情、他的痛苦我一直到現在才了解,我非常後悔沒有在他活著的時候好好與他相處孝順他,許多的遺憾和許多未說的故事也隨之埋葬了。 終於能夠明瞭天父要我們為祖先做家譜、做教儀的目的,這項事工幫助我找回對父親的愛,了解祖先的重要以及對祖先的愛。 我見證當我們著手做祖先家譜,寫祖先故事,到聖殿完成他們的救恩所需要的教儀時,以來加的靈會幫助我們的心轉向祖先,將祖先的心轉向子孫,讓我們成為錫安山上的拯救者。 |
家譜的見證
林傑明 我從小就喜歡聽故事,所以對後來地理、歷史這方面感到興趣有很大的影響,大概在4年前,媽媽去戶政機關把以前家人的戶籍調出來看,雖然她剛加入教會時就已經將戶籍資料提交給聖殿做教儀,但她得到了靈感,因為科技日新月異,已可以使用電腦作家譜,所以想要自己檢查家檔有無缺漏,那時我陪著媽媽一起處理家檔,越看越有興趣,原來我的家人中還有許多我不認識的人,在某次因緣際會之下爸爸也借到一本族譜,有好多資料,好多故事,好多祖先,越看越有興趣,剛開始看不太懂上面寫什麼,問了許多人,結果他們都看不太懂這種族譜,因為抄寫族譜的人排版方式跟其他的不一樣,只能祈禱希望自己能看得懂,本來每一頁每一字看起來都沒甚麼特別的,祈禱過後每個字都亮了起來,我全都看得懂了。到今年2013年,不只是做自己的家譜,也協助支聯會中其他需要的成員做家譜。看到還有無數的祖先在靈監裡等著我們幫他們執行教儀,有的等了數百年,有的甚至等了數千年,很希望能盡快把他們的資料送進聖殿裡。每當我到聖殿為死者做洗禮或按手禮的教儀之時,都能夠感受到這些祖先們很高興能加入教會,接受神的福音,自己也有很棒的感覺。很感謝神賜給我許多貴人,幫助我學會家檔的輸入、如何看懂家譜、去哪裡找家譜,很感謝神讓我在這個時代出生,有科技可以幫助我們為祖先做家譜。 |
幔子兩方一起加速救恩的事工
范陸平採訪 在神的國度中,你我都有可能是遠親或近鄰,就像現任桃園支聯會蔡福安會長與新竹支聯會蔡豐丞會長的奇妙經驗一樣,福音使得兩個原本不相識的人連結在一起,串起這段美麗的故事。 目前在教會家譜部門擔任亞洲區域家譜經理一職同時也是桃園支聯會會長的蔡福安弟兄在傳統信仰家庭長大,從小對宗教有高度興趣,在1978年開始聽福音,上福音進修班,三年後接受洗禮,當時17歲。加入教會後信仰堅定,但仍保持對研究各類宗教的興趣。 甘賓賽會長鼓勵男青年上福音進修班、去傳教的教導影響蔡會長深遠。據蔡會長回憶:當時父親相當反對他去傳教,不過大姊卻在暗中資助他。對於大學念資訊工程,經歷當兵和傳教的他,很擔心會把在大學所學的電腦知識淘汰大半,所以非常熱切祈禱,希望能保住所學的專業知識。後來奇蹟發生,進入漢光四號演習的電腦程式設計小組,演習結束後轉入電腦中心直到退伍。因為祈禱得到神的答覆,所以一退伍沒幾天就去台中傳道部報到。 談起當年傳教時,遇到蔡豐丞會長的這件23年前的往事經過印象還相當鮮明。他說:在台南的某公園裡遇到他,我和我的美國牛仔同伴跟他傳教,如果沒有記錯,他那時是個高中生,有別的宗教信仰,最近我發現,他竟然是我的遠房親戚,我們蔡家祖宗在靈的世界大概等不及了,樂園裡的靈紛紛過幔子來催促我們做家譜、去聖殿。奇妙又奇妙的事──父親的心轉向兒女的速度,遠比我們的心轉向祖先的速度快,快太多了。 新竹支聯會蔡豐丞會長在他的自述中寫到:鄉間小路與綠油油的田間是我成長的地方,因父母務農,課餘之際與兄姊幫忙家中農作物播種與收成,1990年初,兩個愛我甚深的內外祖母相繼過世,那段期間我常仰望天空詢問上天,她們去哪裡了呢? 說到自己的福音長老蔡福安會長,他內心充滿感激,他回憶到:那年因準備考試暫居市區,6月正臨即將來到的考試季節,圖書館裡一位難求,遂在附近的公園找到空位唸書,不久有兩位穿著白襯衫打領帶的傳教士來接觸我,一開始他們表明身分說是有關基督信仰時,我的腦海還想著國中時期曾因參加露營活動但最後去的竟然是教會而對他們感到排斥,然而感受到他們的外表散發著光,並且在他們約略簡介所要分享的訊息,其中的交談提到人生的目的與家人能在死後再度相聚的訊息深深吸引著我,我也感受到他們可以信任,於是接受他們的邀請一起討論福音,因先前曾加入其他宗教而有許多問題,蔡福安長老每次上課都耐心解答我的問題並巧用比喻,讓我感覺這福音似乎與先前的有所不同,心中很多疑慮也得到解除,復興的福音帶給我極大的希望與不同的眼界,接觸傳教士及教會約兩個月後,我接受了洗禮,當時即已種下傳教的幼苗,並陸續看到同期的單成也一一出去為主服務時,更受到良好的激勵,有機會參與神的事工將快樂的福音訊息分享給世人是多麼美好,傳教是改變我的人生重要轉折點,因為需要很認真的看待自己的弱點並祈求在學習基督的品格的同時能不斷改變自己,傳教的付出是絕對值得,完全的服從是重要的關鍵。 蔡福安會長在返鄉後積極找工作,尋求自立,透過主教太太的極力推薦,認識淑玲姊妹,所以開始和她約會,約會不到十次,就準備結婚。蜜月旅行時去了花蓮、合歡山,回來後才知道她早把工作辭了,從此20多年在家養育子女。蔡豐丞會長則在婚後受到妻子的鼓勵兩度踏入校園進修,努力尋求工作、家庭與教會召喚的平衡,即使經歷沮喪仍然不放棄,就像尼二32:9所教導的「 你們必須常常祈禱,不要灰心」,要透過不斷的夫妻溝通,建立並達成共識,懷著對神的希望與愛持續向前進, 對於蒙召喚至新任的支聯會會長一事,蔡會長謙卑的表示:太太與我皆感到惶恐與不足,江文漢長老教導這會是莫大的祝福,雖然我們尚未能完全體會,然而神的事工永不挫敗,有機會參與就是一種榮幸,不論角色為何,只要願意跟隨祂派來僕人的指示與教導並不斷擴大成員見證與信心的根基,錫安必會快速擴展。 對於教會的青少年,他們也給予忠告:要勤奮追求真理,真正的成長及歸信在於學習及奉行福音原則,記住並加以應用,作禱告,要學會聆聽靈的聲音和提示。兩位蔡會長目前各自育有5名子女,兩位蔡姊妹也是全職的家庭主婦,並在教會中積極的為主服務,像這樣美好奇妙的故事在神的國度中繼續發生,從一處到另一處鼓舞振奮人心。 |
「我們能做什麼呢?」
王裕民 2013年11月29日,台灣的報紙出現這樣的報導:「寒流來襲全台猝死逾30人」。寒流提早於11月報到,台北清晨低溫僅九度。在過去三十個小時內,台北市有17名老人因氣溫變化猝死或送醫不治。新北市有7人猝死,新竹地區共有3人疑似低溫引發身體不適送醫,其中2人經急救不治,台南有3位阿嬤及1位老翁猝死。 這樣的報導,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只是一段新聞,它發生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我們也不能做什麼。然而對新竹支聯會新竹三支會的女青年,就不只是個新聞而已。 「我們能做什麼呢?」其中一位女青年心裏這樣想。 觀察到低溫猝死者多半是老人,她想也許能為老人們做些保暖的衣物。在與家人討論後,她與爸爸做出了行動方案:由爸爸對外聯絡老人安養院,她則立刻向女青年會長提議並獲得支持。因為她們不是很懂如何製作衣物,需要有經驗的姊妹幫忙。目標是在聖誕節前做出30件保暖衣物送給老人。 在熱心的慈助會姊妹協助下,此後的兩個禮拜,忙著買布料,把縫紉機帶到教堂,為這30條毛毯車邊,並在每條毛毯上親筆寫下教會全名:「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在老人安養院這邊,這位女青的爸爸聯絡上湖口的一家老人長期照護中心。打電話過去,對方正 好就是負責人。當表明來意說「我們教會想在聖誕節前製作30條毛毯送給你們」,令人驚訝的是,對方不光回答是,而是略帶請求的問:「你們是否也能做聖誕表演?」 原來我們要做的還不只是製作毛毯而已,原來這個社會需要我們做更多。這些住在老人安養院的老人們,大多是行動不便,罹患長期疾病者。在親自去實地勘查後,超過80%的老人坐輪椅,他們有的甚至已失智。雖然有社工人員以及看護,但似乎沒有家人陪。原來他們需要的不只是身體的保暖,還需要有人傳達暖暖的愛。 時間緊迫,光靠女青年很難在短時間內構思出足夠的表演節目,於是她們決定聯合男青年一起做聖誕表演。 12月21日週六下午四點,五輛載著男女青的小轎車出現在湖口的老人長期照護中心前,其中也包含他們的家長及女青年會長團。他們帶著足夠的詩歌本、樂器、以及扯鈴。為什麼要帶扯鈴?因為有一位女青以前曾參加扯鈴比賽得獎,這是她們除了演唱聖誕詩歌外,構思出來的表演節目。 幸虧有男青的參與,他們的小提琴二重奏,實在是動聽,並獲得在場老人們的掌聲,甚至還喊「安可」。雖然老人由於長期生病或失智,平時多面無表情,但他們顯然是聽得懂音樂。無論是合唱詩歌、小提琴演奏、或扯鈴表演,都讓現場將近30位老人們感受到愛。 最重要的是那30條毛毯。主持人宣布由男女青把這30條毛毯,打開來鋪在每位老人身上。這是一段溫馨的互動時刻。老人們全坐在輪椅上,這些可以當他們孫子女的男女青,此時把親手製作的毛毯鋪上,不知老人心中的感受如何? 在40分鐘的互動表演後,所有男女青與現場每位老人一一握手道別,大家集體拍照後離開。此時距離那天看到的報紙新聞,才22天。 「我們能做什麼呢?」原來我們能做很多。原來很短的時間內可以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原來發自內心的想法跟行動,可以改變一些事情,讓這世界變的更好。從30人猝死到30條毛毯,從製作衣物到表演節目,這一切只是源自於一顆單純的信心。 聖經雅各書:「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 若有弟兄或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這批男女青為信心下了一個美好的註解,也為聖誕節的精神下了一個美好的註解。 |
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
范陸平 新竹支聯會慈助會會長團於2013.11.23在支聯會中心舉辦下半年度領導人訓練會議與音樂同樂晚會,活動主題為藉著微小的事,練習合一,訓練會議由支聯會蔡豐丞會長主領,支聯會慈助會會長王鄭淑美姊妹主持,連續兩個半小時的訓練內容緊湊,充滿靈性。包括如何找出姊妹們的共同需求,善用福利計劃和探訪協助有需要的姊妹以及教師訓練觀摩等。各單位慈助會同工也踴躍參與支持這個會議,一同學習如何接受並克服慈助會在今日所面臨的挑戰。 許多姊妹都有在輔助組織上課的經驗,往往一堂課的靈性討論是否成功通常建立在一位教師的準備是否受靈啟發,慈助會會長團第一諮理張羅壽鳳姊妹分享選自教導沒有更偉大的召喚一書中幾個簡單的原則:首先必須及早準備,其次是要花時間做個人的靈性準備,第三要思考祈禱姊妹的需求決定應該教導的原則等,這些原則實用而且重要。支聯會蔡會長也在結尾時鼓勵所有同工要仰賴並學習運用手冊,管理領導的責任要平均分攤,他說原則是濃縮的真理並且幫助我們學習,在慈助會中,雖然每個人的角色不同,但每個人都是神鍾愛的女兒,不要忘記神的愛,尊重和了解姊妹們的想法和需求,並表達對慈助會姊妹的愛。 音樂晚會節目相當精彩,由香山支會邱余淑芬和林楊曉雲兩位姊妹搭擋主持,風格活潑逗趣,現場笑聲不斷。內容有戲劇、國樂演奏與詩歌演唱等,服裝道具都是姊妹們精心製作,創意十足。慈助會會長王姊妹表示將美好的靈性故事,或益智或激勵人心配合音樂演出讓主題更鮮明生動,易於大人小孩互動使生命更添色彩。 |
讓我們成為錫安山上的拯救者
范陸平 為了協助支聯會成員順利操作新的家譜系統,家譜中心主任倪廖瑞鳳姊妹召集家譜同工於2013年10月份進行訓練,訓練會議除了各支會家譜專員外,負責家譜的高級諮議尤黎明弟兄也應邀參加,會議進行三個小時,與會成員收穫滿滿。 訓練會議主要內容包括成果見證分享、新舊系統差異、新系統功能介紹、家檔與聖檔的管理及討論與實作等。談到如何讓成員更積極參與家譜事工時,新竹一支會的尤張曦云姊妹分享:在每個禁食日為家譜做見證外仍需一對一的邀請成員並且熱心的把成員帶到家譜中心參觀實習。倪姊妹表示在這些同工的共同努力下,支聯會的家譜中心熱絡起來,有固定的顧問值班,也有男青年來協助讀祖譜。 新系統的功能方便使用,不只是記錄基本資料還能上傳相片與祖先故事,運用扇形表和世系表整理,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的祖先。撰寫收集祖先的故事也更讓我們能感受先知以來加的靈,其中一位家譜顧問分享令人動容的一個真實故事一位慈助會的姊妹在她生命終了之際,奮力與病魔搏鬥留下重要的紀錄給她的未成年的孩子,另一位姊妹張沛沛在撰寫父親的故事時說到:終於能夠明瞭天父要我們為祖先做家譜、做教儀的目的,這項事工幫助我找回對父親的愛,了解祖先的重要以及對祖先的愛。我見證當我們著手做祖先家譜,寫祖先故事,到聖殿完成他們的救恩所需要的教儀時,以來加的靈會幫助我們的心轉向祖先,將祖先的心轉向子孫,讓我們成為錫安山上的拯救者。 倪姊妹說天父信賴我們,祂希望也知道祖先用感謝的臉迎接每一為後代子孫,並鼓勵成員為教導的對象祈禱,熱情參與家譜事工是祖先獲救的寶藏,利用新的網站決定適合的資源協助家譜事工的推展。 |
照拂心靈
黃林秋蘭 2013年6月, 新竹支聯會會長團有感於支聯會中, 不少分支會都面臨成員在心理及情緒方面的困擾,這些考驗也直接影響成員在屬世及屬靈上自立的狀況。有鑒於此,會長團特別指示支聯會ERSC同工, 研擬開辦相關課程, 以協助各分支會領袖及成員, 提升處理社交及情感問題的能力。 經由同工們不斷地祈禱, 思考, 溝通, 協調,在2013年10月總會成員大會前夕,拍板定案, 決定邀請竹東支會李侯斐媛姊妹擔任「照拂心靈」專案課程的教師,在11月份開始為期八週的第一階課程:「探訪--初層次同理心的應用」。 李姐妹畢業於政大法律系,目前服務於新竹市家庭教育中心,長期投入家庭教育之推廣, 對於人際溝通和家人關係經營均有深入探討。曾獲教育部頒發之家庭教育銀質獎及金質獎, 目前仍在該中心擔任志工督導的工作。我們非常榮幸有機會邀請李姐妹與成員分享她在心理健康輔導的志工專業。 第一階課程, 每星期四晚上7到9點, 在新竹支聯會中心竹北教堂舉辦, 為期八週, 參加的成員涵蓋八個分支會, 遠從苗栗、竹東、 竹南來的成員不少,而且大多數是教會資深成員。初期報名有40名, 結業成員有26名, 結業率:65%。結業當天成員分享, 透過這個課程的遊戲及活動學習, 對真實的自己更有感受, 體會深刻, 並且學習到如何在對方的參考架構中理解他人,聆聽他人的需求, 不再如以往般的主觀,讓基督的愛可以更順暢地流動於家庭, 社區及教會的人際網絡中。 參加的成員還互相開玩笑說:不說別的, 每個星期來開心的玩一次遊戲,就非常鼓舞人心了!在李姐妹精心策劃帶領下,成員們彼此之間更加瞭解, 在分支會中同工時, 默契更佳, 這更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成員間不但是同工, 更因課程而成為福音中的朋友。 當「照拂心靈」專案課程定案隔天,適逢總會下半年成員大會, 聽到十二使徒賀倫傑佛瑞長老的演講:『就像破碎的器皿』, 當時, 同工們都非常振奮,深深感受此一專案果然是領袖受靈啓發所開辦的課程。而在第一階課程結束後不久, 總會福利經理協同亞州區域自立經理及陳勇助長老夫婦與成員關於社交與情感的資源會議, 幫助我們瞭解並定位「照拂心靈」專案的功能, 第一點:是普及「同理心」課程, 讓成員提升同理技巧, 在與有情緒困擾成員相處時, 有更多的理解及「彼此體恤」的能力,達到先知對我們的期許。 第二點:是透過課程, 培訓具有輔導特質及能力的成員, 協助主教以主的方式,處理成員的情緒問題。 我們計劃在2014 開始, 針對情緒相關問題, 開辦福音專題研討會, 並在4月進行第二階課程:「高層次同理心」, 接著會依據成員需求開設「婚姻」課程,「親子」課程, 透過「照拂心靈」系列課程以提升成員相關方面的素養。 周志鴻會長曾在ERSC營運會議中, 以先知的話教導:「資訊先於啓示」,指示成員也必須不斷學習屬世美好的知識, 來幫助他們自己獲得個人奉行福音生活時所需的啓示。 經文中也提到有信心又有學問 在 神的眼中是好的, 「不斷地學習」, 也是先驅者時代「先知學校」設立的精神之一。我們相信, 「照拂心靈」專案課程只是一個開始,神的手會不斷藉由領袖的啓示,照顧成員在屬世屬靈上的一切需求。 |
緬懷先驅者的腳步
王裕民 有別於往年運動會的形式,今年新竹支聯會的家庭日,結合了健行與課堂所學,以「緬懷先驅者的腳步」為主題,讓大家走出戶外,還能體驗先驅者西遷時的故事。 一早,成員從各地前往竹南的海濱步道,還有姊妹穿著先驅者婦女的服裝。九點在假日之森的集合點,開始進入時光隧道。根據教會歷史記載,教會自1830年4月6日成立於紐約州西部的小木屋,1831年先知約瑟斯密徒步400公里自紐約州抵達嘉德蘭,之後數萬名的先驅者經由嘉德蘭、途經獨立城(密蘇里州)、納府(伊利諾州)、冬季營,最後於1847年抵達鹽湖城(猶他州)。十七年的時間,遷徙路程超過4000公里。 2013年10月10日,我們緬懷先驅者的腳步,將這4000公里濃縮成7公里的健行步道,成員也經過同樣的地名:嘉德蘭、獨立城、遠西城、納府、卡太基、冬季營、鹽湖城。藉由闖關遊戲體驗先驅者在這些地方所經歷的故事。 活動過程中在竹南海濱的成員,有人推著嬰兒車,或騎著腳踏車,在此風和日麗的早晨,假想自己就是1830年4月6日小屋裡的那些人。活動總共設置七個關卡,包括支援前線、團結跳繩、艱辛遷徙、奉獻平衡及穩當根基與就是這地方等,這些關卡是由竹南、頭份、苗栗三個支會與支聯會共同籌劃,好玩有趣又深富教育意義,先驅者的故事都成為遊戲關卡的靈感來源。其中有個關卡稱做承擔負重,工作人員在地上放數片鵝卵石按摩墊,經過此地的弟兄要背著自己的家人從這些石頭上過,才算過關。當天的弟兄們都通過了這項考驗,在此不到三小時的健行活動中,成員不僅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感到流汗的暢快,還獲得靈性的滋養。活動結束後,成員分享見證。有些成員表示剛從鹽湖城參加總會成員大會回來,這樣的活動深具意義。 由於先驅者的蓽路藍縷,讓今日的成員不再有暴徒的襲擊。緬懷過去,展望未來,聖徒將面臨不同型態的挑戰。不變的是,我們都會走在耶穌基督的道路上。 |
2013/9/7 新竹支聯會唱詩班觀摩會
黃尤懷玉 新竹支聯會於2013年9月7日晚上,竹北支聯會中心舉辦一年一度的唱詩班觀摩會,本次觀摩會由支聯會蔡豐丞會長主領,新召喚的支聯會音樂主席鮑顗丞弟兄主持,共有九個支分會參與這次盛會,在各支會音樂同工的邀約與帶領下,參與的人數逐年增加,大會堂坐無虛席,今年的指定曲為 “主是我的光“,各支分會以不同的風貌呈現這首振奮人心的詩歌,有的唱得慷慨激昂,有的唱得輕快活潑,有的則以溫柔的歌聲來感動人心。自選曲的部分,各支分會藉由不同的詩歌,搭配長笛、小提琴、大提琴、及直笛等不同樂器,帶給在場的會眾豐富的靈性感受。 另外令人值得注意的是,各支分會的指揮人才越來越多,指揮的技巧也日益進步,看到他們生動有力的指揮,帶動各支分會的音樂事工能蓬勃發展。會場中最令人感動的,是看到一些遭受病痛及重度殘障的弟兄姐妹,他們克服身體的障礙,和大家一起站在讚美主的行列中,獻上他們真摯的歌聲,在他們的臉上,看到了對主的信心與對永生的希望。 主持人鮑弟兄分享唱詩觀摩會的目的不是來比賽看誰的歌喉好,而是以最真誠的聲音,讚美我們的主。支聯會第二諮理范村生弟兄也提到,主喜愛發自內心的歌唱,義人的歌唱,就是對主的祈禱,必有祝福加在他們頭上作為答覆,往往藉由音樂所帶來的靈性力量,遠比言語更能觸動人心。 |
1-10 of 23